[单选题]
在以前的对外传播和交往中,我们的外交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国人在中国博大精深、错综复杂的文化历史面前望而却步,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无法精要地描述这一深刻变动的古老文明。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战略框架和口号,更多地着眼于国外的战略决策者,而不是针对那些普普通通,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国外民众,用现代形象管理学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广告词”和“象征符号”还不太贴近群众,在视觉触摸感和情感想象力上,还总让人感到有些缺憾。
这段文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
A . 我国在对外传播和交往中存在的误区
B . 古老文明走向世界需要突破的难关
C . 中西不同文化间客观上存在的隔膜
D . 外交官在对外交往中遭遇的困境
---------------------------------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
文段首先通过“甚至”强调在以前的对外传播和交往中,外交官遇到的情况,即我们自己也无法精要地描述这一深刻变动的古老文明。接着指出我们的对外交往的战略框架和口号更多针对外国决策者而不是普通民众,那些口号不贴近群众,有缺憾。所以文段的核心是我国在对外传播和交往中存在的不够贴近国外普通民众的误区,A项当选。
第三步:分析选项
B选项:文段未涉及古老文明走向世界需要突破的难关的相关表述,所以B错。
C选项:“客观上存在的隔膜”无中生有,所以C错。
D选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我国的外交情况,并非外交官,所以D错。
故本题选A。
【2011-国考-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