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A.概念 B.思维
C.规则 D.归纳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为人师表”的内容要求不包括( )。
A.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B.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D.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3.下列哪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实践过程 D.反思过程
4.某学生冬天上学时,既害怕寒冷而不愿意起床,但又害怕迟到受到老师批评,这种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给予老师的启示是( )。
A.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B.乐教善教,教书育人
C.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D.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其中,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归纳是指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故本题选A。
2.D【解析】为人师表要求我们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D选项“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属于关爱学生。故本题选D。
3.B【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故本题选B。
4.B【解析】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的心理冲突。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动机的矛盾内心冲突。题干中的学生既不想起床又不想被批评,属于双避冲突。故本题选B。
5.C【解析】题干语句出自韩愈的《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意识就是:“所以,弟子不一定就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必然比弟子强。懂得真理,先后不同,专业各异,擅长不同,如此而已。”联系上下文,题干所指的意思是教学相长。故本题选C。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推荐-2021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 教材+试卷 10本套 【幼儿园、小学、中学】自选